10月24日,“瘋狂小楊哥迴應電商擠壓實體經濟”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3日晚間,頭部主播“瘋狂小楊哥”在直播間回覆網友提問時,對“電商興起導致實體店鋪倒閉,讓實體經濟隕落”這一觀點進行了迴應。
有網友評論到,電商對消費者來說提供了很多便利;也有網友認爲,直播間價格低,實體店鋪的生意確實不好做了。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向紅星資本局分析稱,電子商務和線下商業的關係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電商擠垮實體經濟”的說法有失偏頗,不能將電商與實體經濟對立起來。
小楊哥迴應“電商讓實體經濟隕落”引發熱議
2022年直播帶貨產值超百億
在10月23日的直播中,有網友向“瘋狂小楊哥”提問有關“電商興起導致實體店鋪倒閉,讓實體經濟隕落”的話題。
小楊哥迴應到:“如果今天沒有電商,只能在線下買東西,那這個東西會有多貴。如果線下買東西,一對比發現線上東西好,這個商家纔會改變,這也是讓線下變得越來越好,它是相輔相成的,因爲線下只有做好自己的服務,把品質提高,別人才願意來線下的店買東西。”
大楊哥也表示:“電商是這個時代發展的產物,是跟着時代在走,不能時代在走,我們現在做的東西在停,不能停滯不前。”
“瘋狂小楊哥”背後運營公司名爲合肥三隻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隻羊網絡”)。三隻羊網絡成立於2021年3月,創始人名爲張慶楊,也就是“小楊哥”。2021年9月,三隻羊正式開啓抖音電商直播,也是抖音平臺首個粉絲量過億的達人主播。
近兩年,三隻羊網絡引入外部資本力量,大小楊哥商業版圖迅速擴張。截至目前,三隻羊集團旗下已有30餘家企業,包括安徽三隻羊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合肥三隻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肥三隻羊助農科技有限公司等,橫跨科技、傳媒、電商、投資、旅遊、教育等領域。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10月10日,合肥市瑤海區投資促進中心公佈官方數據稱,三隻羊網絡2022年直播帶貨產值超過100億元,經營服務收入8.6億元,納稅2.5億元。2023年直播帶貨產值將超過300億元,經營服務收入可達15億元,納稅預計超過4.5億元。
“瘋狂小楊哥迴應電商擠壓實體經濟”的話題引發網絡熱議,有網友評論到,電商對消費者來說提供了很多便利;也有網友認爲,直播間價格低,實體店鋪的生意確實不好做了。
印尼禁止社交媒體電商
避免便宜外國產品大量流入
電商平臺與實體經濟的爭議不止於此。
據澎湃新聞報道,9月27日,印尼貿易部曾舉行新聞發佈會,要求禁止社交媒體(如TikTok、Facebook、Instagram等)在同一產品內涉及電商交易,並提出TikTok Shop必須在一週之內改組爲獨立應用程序(App),否則將被關閉服務。
上述報道稱,新規定還要求印尼電商平臺爲從國外直接購買的商品設定100美元的最低價格,所有產品均應符合當地標準;這是爲了避免便宜的外國產品大量流入,以保護印尼的微型和中小企業。受新規影響,10月4日,TikTok發佈公告,宣佈關停TikTok shop印尼站。
據環球網報道,印尼貿易部前發言人、經濟學者哈斯蒂亞迪(Fithra Faisal Hastiadi)認爲,封禁TikTok電商是一個錯誤。哈斯蒂亞迪對禁令持高度批評態度,“禁令實施前,丹納阿邦的許多賣家就已經將線下和線上銷售集合。政府認爲TikTok的社交電商模式是傳統市場沒落的元兇,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
環球網報道中提到,哈斯蒂亞迪認爲,印尼傳統市場走向衰落,背後原因複雜。一方面印尼國內中低收入羣體消費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自新冠疫情以來,非洲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批發商也縮減了採購需求。他指出,印尼政府聲稱廉價的中國商品衝擊印尼傳統市場,也不過是一套虛僞的說辭。早在TikTok電商進駐印尼以前,中國商品已經涌入印尼長達十多年。
10月11日,澎湃新聞援引外媒報道稱,馬來西亞政府正在審議一項與印度尼西亞政府類似的政策,考慮禁止社交媒體平臺TikTok上的電子商務交易。該項政策的背景是迴應消費者對TikTok Shop上商品定價競爭和數據隱私問題的擔憂。這也意味着,馬來西亞正在考慮效仿印尼,對TikTok電商實施禁令。
專家:不能將電商與實體經濟對立
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和解決數實結合中的矛盾
10月24日,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紅星資本局,“電商擠垮實體經濟”這個說法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電商興起使消費者更傾向於通過網絡購物,客觀導致實體店銷售量下降。同時電商平臺價格透明度更高,消費者更容易比較不同產品價格,使實體店在價格競爭上處於劣勢。此外,電商平臺還可提供更爲便捷的售後服務,消費者購物過程中更注重體驗和服務質量,無疑對實體店服務提出更高要求與挑戰。
朱克力認爲,“電商擠垮實體經濟”的說法有失偏頗,我們不能將電商與實體經濟對立起來。儘管電商的興起確實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一定衝擊,但電商所依託的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實體經濟只有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才能順勢而爲轉型發展,因此電商與實體經濟絕非二元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電商離不開實體支撐,實體店在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可以同步開展線上銷售。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融通創新的趨勢,電商與實體深度融合發展會演化成爲“新型實體經濟”。
同時,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向紅星資本局分析稱,電子商務和線下商業的關係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基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
“其實首先是消費者個人端首先數字化了,數字化商業是爲了適應消費者的轉變才逐漸成爲主流的消費模式之一。倒逼線下商業的轉型升級,而我們說線上不會完全替代線下,因爲線上和線下的市場端口的側重點不同。線上信息更爲透明,因此主要比拼性價比,而線下主要側重於體驗和感受,因此企業應該根據線上線下的不同優勢特點來規劃自己的轉型升級”,崔麗麗說到。
崔麗麗表示,線上線下不矛盾,也不是完全的替代關係。商業本身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特點來創新迭代。只有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化才能夠獲得可持續發展。
據南方+報道,今年5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2023西湖論劍·數字安全大會也提到:“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和解決數實結合中的矛盾問題。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是一場從消費到生產,從生活方式到生產方式、就業結構、產業組織結構在內的巨大變革。這場變革也會帶來經濟學上稱爲“創造性破壞”的衝擊,短期內部分領域和人羣處在不利位置,比如,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小商鋪乃至大商場受到電商平臺的影響。歷史上幾次大的產業革命都出現了類似現象,如蒸汽火車出現後對馬車造成巨大沖擊,但人們已不可能回到馬車時代。”
紅星新聞記者 強亞銑
編輯 肖子琦